塑胶跑道材料国家标准
塑胶跑道作为现代运动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与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运动体验与健康。中国对于塑胶跑道材料的质量与安全性有着严格的国家标准规范,其中重点标准为 GB 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该标准旨在全面提升塑胶跑道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运动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健康。
GB 36246-2018 标准的背景与定位
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并强制替代了之前存在问题和争议的GB/T 19851.11-2005(该标准已于2011年废止)等系列标准。其定位明确,主要规范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大学校园内的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包括跑道、球类场地、多功能场地等),同时对其它类似用途的场地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塑胶跑道行业进入了一个更加严格、规范和科学的质量监管时代。
标准的重点技术要求
GB 36246-2018 标准对塑胶跑道材料提出了全面且细致的技术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
物理性能指标:
- 厚度: 规定了跑道不同区域的厚度要求(例如,竞赛用跑道的厚度要求高于训练跑道),确保足够的缓冲和弹性。
- 冲击吸收: 衡量面层吸收冲击力的能力,关系到运动舒适性和关节保护。标准规定了明确的数字范围(通常在25%-50%之间)。
- 垂直变形: 反映面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程度,影响能量的有效回弹和运动效率。标准设定了上限值(通常≤3.0mm)。
- 抗滑值(抗滑性能): 包括干态和湿态下的抗滑值要求,确保运动员在干燥和潮湿条件下都能获得足够的抓地力,防止打滑,同时也要防止因摩擦过大导致运动损伤。标准对湿态抗滑值有下限要求(通常≥0.4)。
- 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 衡量材料本身的机械强度和在受力状态下的延展性能,关系到面层的耐久性和抗撕裂能力。标准对不同类型面层(如透气型、混合型、预制型)提出了相应要求。
- 阻燃性能: 要求面层材料达到一定的阻燃等级,降低火灾风险。
-
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这是GB 36246-2018标准较为重点和严格的部分,旨在较大限度地减少塑胶跑道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
- 非固体原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对塑胶跑道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液态原材料(如聚氨酯胶水、色浆、溶剂、增塑剂等)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总和、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游离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可溶性重金属(铅、镉、铬、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等的高度关注物质,设定了极其严格的限量值(如苯含量要求≤0.1g/kg,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禁用)。
- 固体原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对橡胶颗粒、EPDM颗粒等固体原材料中的多环芳烃(PAHs)总量及苯并芘含量、可溶性重金属、短链氯化石蜡(SCCPs)等有害物质同样设定了严格的限量值(如苯并芘含量要求≤1mg/kg)。
- 成品中有害物质限量: 标准不仅要求原材料安全,更关注成品在使用状态下有害物质的释放情况。规定了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率、甲醛释放率、苯释放率、甲苯、二甲苯和乙苯总和释放率、气味等级等检测项目及其严格限量(如TVOC释放量要求≤0.5mg/m²h)。成品气味等级要求≤3级(无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
使用性能指标:
- 耐人工气候老化性能: 模拟户外紫外线、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面层的老化作用,测试老化后关键物理性能(如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颜色变化)的保持率,确保面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不易粉化、变脆或褪色。
- 耐水解性能: 针对南方潮湿多雨环境或可能接触水的场景(如清洗),测试面层材料在长期浸泡或湿热条件下物理性能的变化,评估其抗水侵蚀能力。
- 面层阻燃性能: 确保即使在极端条件下,面层材料具有阻燃自熄性能。
标准的实施意义与市场影响
GB 36246-2018标准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
- 提升行业门槛: 对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极高要求,淘汰了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生产者。
- 保障健康安全: 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了有害物质的含量和释放,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对人体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和环境的潜在危害风险。
- 规范市场秩序: 为政府监管、学校采购、工程验收提供了明确、统一、权威的技术依据,有效遏制了劣质产品流入市场。
- 引导技术创新: 推动行业向更环保、更高性能、更安全的方向进行技术研发和升级,例如开发低挥发性聚氨酯预聚体、环保增塑剂、高纯度EPDM颗粒等。
总结
GB 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国家标准是我国塑胶跑道领域具有强制性的重点规范,其通过设定严格的物理性能指标、前所未有的有害物质限量要求以及重要的使用性能指标,为塑胶跑道材料的质量安全设立了明确且较高的技术门槛。该标准的全面执行是保障塑胶跑道工程安全环保、满足运动功能需求、切实保护使用者健康的根本前提。